海南融资性担保机构门槛高了
海南今年对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了全面整顿规范,到5月底已有43家担保机构达到监管要求,获得继续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许可,约占我省已注册担保机构的一半,这也意味着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全面纳入了金融监管。这是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的。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省从今年2月开始,对全省已注册的88家担保机构进行了全面整顿和规范,提出了包括必备条件、机构建设、业务状况、准备金提取、风险控制、接受监管、禁止事项、重大事项等10个方面、20多项具体指标,其中43家担保机构达到了继续开展业务的监管要求,获得了融资性担保机构许可证,并根据许可证接受金融监管。而没有获得许可证的担保机构,将不得再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
据介绍,此次颁发的许可证分为5年期、3年期和1年期等3种,按照担保机构经营状况的高低进行差异化监管。即所有获证机构都必须满足基础条件,如必备条件、禁止事项等;而业务开展状况、风险控制、准备金提取等经营指标更良好的机构就可以获得更长期限的许可证。预计全省获得5年期许可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达4家,获得3年期许可的25家,获得1年期许可的14家。许可证到期后,担保机构必须重新申请,接受检查验收,根据监管指标状况评估和换发新的许可证。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我省担保机构仅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其融资业务没有受到有效监管,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此次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淘汰了不具备开展融资业务条件的担保机构,并将符合条件的良好机构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当中,有利于管理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风险,促进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我省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省已在省财政厅设立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办公室,作为专门监管部门。
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办负责人介绍,在全面规范整顿完成后,我省将从6月起开始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日常监管,包括定期检查、对业务进行调查分析等,如果发现问题或存在金融风险,将通过高管约谈、风险提示、向银行等相关部门通报等方式加以管理。
据悉,近年来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迅速,去年全省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16.7亿元,其中大部分服务于中小企业,是缓解我省中小企业和“三农”企业融资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业内人士指出,许可证监管提高了融资性担保市场准入的“门槛”,对担保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规范快速发展中的海南担保行业。对于银行、企业管理风险和寻求合作伙伴,许可证也可以成为重要的依据或指引工具,市场对此应该更加重视。
来源:海南网
微信公众号搜索“中原再担保”加关注,最新中原再担保前沿洞察、企业动态、产品公告全面了解。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