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担保行业迎来行业之春
“困境与机遇共存”,这正是当前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状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占据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为国家税收、进出口贸易、城镇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技术落后、市场局限、融资难等原因,国内许多中小企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寒冬”,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春寒料峭中举步维艰。
触目惊心 中小企业遭遇寒冬危机
曾几何时,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在市场夹缝中得以喘息,许多中小企业选择与民营担保公司合作,而担保公司也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途径。然而,由于借贷危机甚嚣尘上,多家国有银行收紧了担保政策,采取诸如提前还贷、只收不贷、暂停民营担保公司贷款业务等措施,致使本来有还款能力的贷款企业消极还贷,甚至因为担心还了以后贷不出来而干脆不还。银企压力纷纷向担保公司涌来,最终导致以中担为代表的多家担保公司濒临绝境。
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后一条救命绳索,担保行业的危机无疑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后金融时代,中小企业、担保行业将何去何从?
“中担的‘盘子’很大,很多银行都与它有业务。”某担保行业的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牵连整个链条。此次中担事件牵连的有18家银行,其损失是很难估计的,而最终的受害者却是中小企业。”
据浙江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末,在全省230多万家大中小企业中,仅有20余万家获得了银行贷款,覆盖率不足10%。由于中小企业硬件设施贫乏,抵押品少之又少,导致中小企业更难从银行获得融资,因此许多企业只好把目光投入到民间借贷中,使原本抗风险能力很差的中小企业,最终因无法偿还高额利息走上不归之路。
如今,中小企业融资寒冬难以破冰,民间借贷更如饮鸩止渴,那么,各担保行业到底应该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并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呢?
两会期间,来自业内的代表委员们对此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其中,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委员指出:“为解除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展不善而无法偿还贷款’的担忧,可通过引入信用保证保险的方式,来降低金融机构借钱的风险。”
据悉,信用保证保险是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产品,是一类由保险人为信用关系中的义务人提供信用担保的保险业务。也就是借助第三方机构为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分担风险的方式。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就是通过政府支持下的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以及信用担保、信用保险系统的共同参与,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担保行业提出了良好的策略,也给中小企业成功突围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共抗寒冬 担保行业助力企业突围
其实,当前我国担保行业正在进行新的尝试,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对一些实力担保公司做出了大力支持。2010年以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手发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担保行业做出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北京金融工作局也率先对北京地区担保行业进行了全面整治,通过申报审查信息核实,最后颁发经营许可证作为证明,且会根据申报的担保公司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如风控能力、保后措施力度等颁发不同级别一年或五年期经营许可证。
银行方面通过调查,为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矛盾,各银行也与担保公司携手推出了相关业务。以民生银行为例,民生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商贷通”,为小微企业提供单笔不超过500万元、平均100万元左右的贷款。走访担保公司,中保兴业总经理透露:当时我们也向民生银行申报,最终也是经过层层审批终与民生银行签订《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专业担保合作协议》,一方面便于银行管理,减弱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也让中小企业尽快走出阴霾。
“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公司可以为企业争取到相当于企业净资产10倍的资金,确保企业快速、便捷、稳妥获得创业资金,选择担保公司进行融资不失为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但是,在选择担保公司的时候,必须注意公司是否具有国家授予的资质证书,并且一定要选择实力雄厚的公司进行合作。”中保兴业的融资专家如是说。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再次建议,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应进一步加大减税的力度。同时,应大幅度降低企业在社保基金中应当缴纳的比例,提高财政在其中的投入。而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也表示,税务部门正在研究调整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的征收标准,计划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这一切都为担保行业吹来了“阵阵东风”,担保行业的春天正在向我们靠近
来源: 云南网(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