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构建全国创新的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格局

2013.06.14
成都构建全国创新的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格局

    国资民营互补 市县联动

 

    “事实上,目前成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极大缓解”,市经信委财金协调与融资担保处负责人文彬,这样对当前成都工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进行评判:下一步,则主要集中精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

 

    一组数据让我们得以管窥全貌:

 

    2012年,成都市工业企业贷款余额3515亿元,比年初新增459亿元,同比增长15.3%;规上工业企业贷款余额1162亿元,比年初新增167亿元,同比增长16.8%。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450亿元,比年初新增899亿元,同比增长18.7%。94家备案担保机构为1.3万户贷款担保余额720亿元,比年初新增188亿元,同比增长35.3%,担保机构获得扶持资金9655万元。工业和中小企业通过短融、中期票据在银行间交易市场直接融资372.6亿元,39家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直接融资2.96亿元,8家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已进入申报程序。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构筑市县两级联动融资担保格局

 

    “我市的融资担保机构,从无到有,最初成立的是成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这一模式逐步推进,各个区(市)县也先后成立国有的融资担保机构;在推进国有担保机构发展的同时,成都同时大力扶持众多民营担保机构的发展。

 

    截至2012年底,全市备案的担保机构94家,注册资本达到160亿元,其中国资和民营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各占一半,“按照1:10的担保放大比例,这就是1600亿元的融资规模”。2012年底,众多担保机构的担保余额达到720亿元,其中国有担保机构占60%,民营担保机构占40%。

 

    "目前,我市已经基本构成了国资、民营担保机构互补,市县两级联动发展的融资担保的总体格局——这在全国都很有特色!”

 

    在此之前,成都在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小企业8种融资模式:国家开发银行“统贷统还”模式、软件企业“资金池”模式、“互联互保”模式(社区金融模式)、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工业集中发展区“整体授信”模式、“会员制”担保模式、“紧急拆借”模式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模式。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改善服务,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长效机制!”据介绍,成都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制度建立健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包括中小企业融资辅导培训、企业(项目)定期推荐、政银企联合调查、风险分担等多项制度措施。其中,企业(项目)定期推荐制度,则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牵头,“助贷机构”具体负责,通过调查、筛选企业(项目),并经“信用组织”对信息进行采集、民主评议后,向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集中推荐需融资企业(项目)名单。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收到推荐企业(项目)名单后,按照银行(担保)审贷(保)程序开展各项工作,并在次月定时反馈推荐企业资金落实情况。

 

    创新担保模式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差异化服务

 

    为不断满足各类中小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成都市担保行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初步显现,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据了解,备案的94家担保公司形成了以市中小担、市小担为龙头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以市农担、市农产担为代表的服务“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并涌现出专注于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担保、专注于服务制鞋业的乐浦堂担保、专注于服务汽车经销商上下游的东连担保、专注于服务个人消费贷款担保的安信担保等行业融资性担保公司。

 

    市经信委则先后制定出台了推动工业园区设立金融网点、融资租赁、供应链融资、土地早期贷款、“三集”发债、短融、中期票据、区域绩优、贷款应急周转金、诚信互助资金池等创新融资方式的政策。并依托当前国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大机遇,引导各区(市)县创新思维、先行先试,在金融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同时,启动与进出口银行、市工投集团开展园区建设、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的战略合作。2012年,12户企业获得省上市企业奖励资金1100万元,第一期集合债和集合票据发行成功10户企业获得300万元奖励,第二期集合债发行完成各项尽职调查,已经进入申报程序。工业企业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短融、中期票据、区域集优债372亿元,债务类直接融资实现较大突破。

 

    而各个担保机构,也大力推进担保创新。“市中小担”与国开行合作,开发了全国首创“统贷统还”业务模式,解决了园区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高新担保推出专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知识产权融资担保,并创造了以担保换期权的新模式;合力担保成立的“合力研究院”与西南财经大学联手,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市金控担保借鉴深圳做法,在全省首次开展工程担保“分离式保函”业务;市农担接收的活体动植物抵押,解决了农户无有效抵押物的难题,并开了“牛头猪尾”、“苗木桩头”抵押贷款先河。

 

    其中,成都中小担推出的“集合票据”,成为众多担保公司创新模式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亮点。2011年4月15日至21日,由工投集团担保的成都市首只中小企业集合债“11蓉中小”成功发行,发行额度为4.2亿元,期限6年。

 

    深化融资担保服务

 

    从解决融资难到破解融资贵、融资慢

 

    “融资慢、融资贵,这是个问题。”成都小担总经理鄢国松对此深有感触。而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之后,小担公司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破解问题:加大与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力度;加大与成本相对较低的银行展开合作,“今年我们已经和邮储银行进行了接洽,下一步将全面启动合作”;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

 

    “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着手,从机制手段着眼,立足于切实帮助企业破解问题!”文彬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市经信委将解决融资难与解决融资贵、融资慢相渗透。采取征选投融资服务商,把供需双方“集合打包”对接,帮助银行与担保机构加强合作,发挥担保机构作用,帮助企业建立平扁化融资沟通渠道,引导企业充分应用各类创新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双降融资成本目的。

 

    目前,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聚集了12类金融机构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150多家开展对接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4.8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小微企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2年末,全市已开业的93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年累计发放贷款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3亿元,同比增长127%;贷款余额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6亿元,同比增幅115%,远高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增幅。

 

    更加主动作为

 

    健全多元化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

 

    “力争今年实现年末工业企业贷款、规上工业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贷款担保余额分别增长16%、17%、19%、35%的目标,直接融资规模达到400亿元。”文彬对今年全市企业担保融资工作的推进,充满信心。

 

    摆在首位的工作就是健全多元化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根据工作安排,今年将继续落实对远郊县(市)国有担保机构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激励政策,继续执行担保业绩与扶持政策挂钩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机构的增资扩股,提高融资担保能力。重点抓好与进出口银行、国开行中小企业“统贷统还”担保贷款。引导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担保机构积极参加资本市场担保业务,发挥担保整体能力,实现错位、补位和融合发展。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工作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租赁工作,落实对中小企业向融资租赁公司租赁设备租赁费用补助政策。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到园区设立网点,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入园设立网点的奖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三集”等债务类直接融资,协调证券、银行、信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区域绩优债、私募债、集合信托等新型金融产品。支持企业上市,推动新三板上市和创投、股权投资。引导开展供应链融资担保,小微型企业资金池试点。推动与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农发行园区、重大项目和中小微企业项目合作,推动与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邮储银行开展工业园区土地早期质押、厂房和办公用房法人按揭贷款业务,探索与平安集团、锦泰保险合作开展混业金融服务和保证保险、信用保险融资,不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努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贵。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应急周转金,对扶持的重点企业给予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支持。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作用,鼓励担保公司提供低保费服务。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以“统贷统还”模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对专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要客户对象、利率控制在适当范围的小贷机构,以享受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引导小贷机构回归合理定价区间。配合市金融办开展民间融资登记中心规范引导,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促进民间借贷利率“阳光化”和运作“规范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狠抓园区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围绕开展全市工业和中小企业“开门红”融资助推活动,广泛收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为企业多贷多担。鼓励区(市)县经信部门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建立融资服务热线,园区建立企业融资服务QQ群,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引导小贷机构、融资租赁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对符合条件相关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推荐享受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政策。

 

   来源:成都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