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联手省担保集团力挺产业集聚区建设

2013.05.20

| 作为一种符合基本经济规律,具集约化、专业化等特点的发展平台,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在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融合,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等方面具积极意义。阅读提示

但是,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总建设规模庞大,“十二五”期间仅投资需求即在5000亿元以上,尤其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严控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大背景下,其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如何解决这一困扰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瓶颈”,各方均在积极努力。

最近,由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联合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担保集团)等所做的一些有益探索,便引起了记者关注。

新型融资担保模式“量身”产业集聚区

“财政投入不足,如果有较多合适的抵押物,比如,符合放贷条件的土地等也可以,但由于不少产业集聚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很多资产手续不完备,又有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的要求,使得抵押有效缺失,难以符合银行放贷条件。”一位业内人士说。

我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存在的融资难题有其客观的一面。

比如,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很快,但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绿化、供气供水,还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标准化厂房建设,以及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均具有前期投入大,项目本身具有公益性或较大程度的公益色彩的特征。

上述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如何,与当地的财政基础强弱有直接关系,如果产业集聚区本身企业较少,或当地财政实力有限,那么,区内投融资平台自有资本尚且不足,银行等外部资金自然持谨慎态度。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破解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有效抵押缺失或信用度不足的难题,增信是途径之一,我省力推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意图也在于此。

不过,担保的实质属于风险的转嫁,即便省担保集团等愿意做融资担保,同样需要相应的反担保措施。

几经论证、摸索,省担保集团决定另辟蹊径,将地方政府引入进来,以其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资产、收益和信用来解决反担保措施不足的难题。

最终,2012年5月,省担保集团与国开行联手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量身”定制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融资担保业务方案——融资方为产业集聚区指定的投融资公司,贷款方为国开行河南省分行等省内商业银行,省担保集团则为上述贷款提供2-12年的担保,单笔担保额度不超过该集团净资产的10%,而融资方的还款来源则为自身经营收益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返还等。

最后一个环节要么是借款人的母公司或市、县资产规模较大国有控股公司等提供信用反担保,或者手续齐备的土地、房产抵押等,要么则由省担保集团与融资方及当地市县区政府签署《三方风险共担协议》。

显然,这是一种新型融资担保业务模式,堪称突破传统的创新之举,而作为省属政策性担保企业,花了两年来研究论证的省担保集团无疑深谙国情,这或是其力行该模式的信心所在。

凸显产业集聚区“抓手”之重

该新型融资担保业务模式一推出,便在业内引起普遍关注,赞者视之为金融创新,称其与当年信托公司推出市政建设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时要求当地人大出具相关决议,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以为然者则认为一旦项目出现风险,即便有地方政府信用,化解起来也恐不那么容易。

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能让省内两大机构联手,尤其是省担保集团积极而为,甘冒一定风险来推动,足见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河南经济棋盘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实际上,我省从2007年左右便力推产业集聚区发展,将之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赋之以推动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乃至增加就业等多重重任。

2010年,省政府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3月19日,则正式印发《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开发银行和省担保机构三方合作机制,融资规模超过200亿元”。

“这说明省里对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认知,为此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解决思路,尤其是融资问题,作为省属政策性担保龙头企业,我们积极发挥担保优势,想尽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责任所系,更是题中应有之义。”省担保集团董事长陈金玉说。

而实际上,从2010年一成立,省担保集团即积极研究探索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当年8月出台了《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内骨干企业和担保机构发展。

随后,省担保集团在创新担保产品,在服务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力,2012年我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即有其努力。

正因如此,对于影响更大,也更系产业集聚区建设急索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省担保集团历经两年潜心探索,终果断拿出相应对策,较为有效地解决反担保措施不足难题,其实并不意外。

而其所以能拿出此专业解决方案,一举打破银行放贷之顾虑,一方面应与其两位负责人的“出身”有关,比如,董事长陈金玉曾任省财政厅金融处处长,而总经理王宇则长期任职省中小企业局融资担保处处长,二人对金融、资本均相当熟稔。

另一方面则与国开行对河南地方经济的大力支持直接相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开行一个重要定位即以实现政府目标为己任,可谓“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因而,对于河南力推产业集聚区发展也采取了倾斜资源分配,重点推动的战略。

实际上,其从2011年起就与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沟通,提出共同推进全省产业集聚区融资体系建设,并就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达成一致。

2012年5月,国开行总行还与省政府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其中重要内容即支持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而当年便发放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贷款51亿元。

不难看出,省担保集团和国开行在支持产业集聚区上,战略目标是高度契合的,这也是上述新型融资担保业务模式受到重视,并能较快推开的重要原因。

规模化效果初显 省内推广或加速

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自宽,省担保集团以三方风险共担方式解决了反担保措施不足难题,客观上也为上述融资担保模式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据省担保集团总经理王宇介绍,新的融资担保业务方案形成后,该公司主动赴多个省辖市、区进行产业集聚区建设融资担保服务区域性营销,与有意向合作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召开座谈会,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仅一年的时间,便为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富士康济源工业园等18个产业集聚区和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9亿多元,有力地支持了我省产业集聚区建设。

而该融资担保模式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

比如,其为郑州市白沙园区管理委员会下属的郑州市郑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保1亿元,用于白沙组团路网完善配套道路工程项目,目前进展顺利。

而帮信阳工业城产业集聚区融资1亿元后,该区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建设加快,满怀信心的该区管委会目前正准备今年再争取1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

又如,武陟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以此模式获国开行1亿元5年期贷款后,该产业集聚区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道路工程和土地储备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污水管道的铺设,预计今年7月底前具备通车条件,对有效改善该县投资环境,提升土地价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此外,在济源虎岭产业集聚区富士康科技园项目建设,以及新乡县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等方面,运用上述模式获得银行资金的产业集聚区均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同时,随该模式日臻成熟,也开始有其他银行参与进来,比如,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便是其中之一。

很明显,在省内更大范围内对该模式进一步推广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对此,国开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下步将与省发改委、工信厅和省担保集团等一起,继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将在支持区内中小企业和新入企业发展上探索,以助力产业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

而省担保集团一位人士也表示,该集团今年的计划是在现有融资担保规模上扩大2-3倍,力求达到30亿以上,所服务的产业集聚区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目前已有不少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与集团联系。

这无疑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来源:大河报

返回顶部